【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1976年,"四人帮"在中国大搞乱政乱法,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遭到批判下台,叶剑英也因病退出了军委领导岗位。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选择了陈锡联暂时接替叶剑英,执行军委日常工作。

陈锡联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14岁那年投身红军,从此以革命事业为毕生奋斗目标。他凭借过人的军事领导才能,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位精明沉稳的指挥官。22岁时,陈锡联率部成功实施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重创日军。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他逐步晋升,终于获得上将军衔。"文革"期间,陈锡联也曾遭遇批判。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将陈锡联提拔回用,可见毛泽东对陈锡联的才能和品质非常欣赏和看重。

但是,陈锡联接替叶剑英的职位,外界却猜测他是不是谋夺大权。为解决这一危机,陈锡联决定主动拜访叶剑英,向他表达真诚和善意。得知叶剑英准备从北京搬走,陈锡联立即打电话联系叶剑英,恳请他留在北京。起初,叶剑英误会陈锡联是想夺取自己的权力,直接问他:"你想夺军权?"陈锡联连忙否认,解释自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是邓小平看出他没有野心,才会让他暂代军委日常工作。

通过与陈锡联的直接交流,叶剑英消除了对他的疑虑。陈锡联诚恳地表达愿意将权力归还给叶剑英。这让叶剑英对陈锡联刮目相看,大为赞赏。陈锡联的拜访成功化解了外界对他的各种猜测。在党内工作多年,他既有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深谙如何圆滑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权力,陈锡联保持谨慎低调的态度。"四人帮"被粉碎后,邓小平高度评价陈锡联不是那种野心膨胀之人。陈锡联的态度和作为,让他在党内获得广泛信任。

回望历史,陈锡联可谓是一个英明睿智的领导者。在那个国家危机四伏的严峻时刻,他勇于担当重任,不计个人得失,为党和国家利益奋斗。他秉持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制止了"四人帮"的乱政乱法。陈锡联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一个杰出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政治智慧和处变不惊的功底。这些宝贵的品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或有任何其他看法,请在下方留下您的评论,让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内容分享:
【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Top